


[向往诗和远方,喜欢专心码字]
讲真,现在的南宁大桥,高峰期差不多和南湖大桥一样堵了。
不过,南湖大桥还有条南湖隧道分流,而传了几年的青秀山跨江隧道,却始终只是传说。
这条一直“活在”大家传言中的隧道,到底有没有戏?

南宁大桥,堵到怀疑人生
五象最早开发的蟠龙板块,多个小区已经成熟,居住人口越来越多。五象总部基地,也有不少企业入驻。
人多了,车多了,堵,就成为城市的阵痛。
南宁大桥,横跨邕江。桥的这头,是蟠龙、总部基地;桥的那头,是柳沙、东商区。
几年前,南宁大桥很少堵车,爱去五象溜达的小襄,时常一脚油门就过江。
不过,不知从何时起,上下班高峰期,南宁大桥堵到怀疑人生。从南宁大桥,到青竹立交、凤岭南路,车辆排起的长龙,一路飘红望不到头。

▲没到高峰期就开始堵的南宁大桥
▲南宁大桥避堵绕行方案
但这条通道似乎一直只打雷不下雨,一晃好几年,如今到底还有没有戏?

8年前,“青秀山越江隧道”就出现了
青秀山越江隧道,即“青秀路-五象大道越江隧道工程”,位于南宁大桥和良庆大桥之间,规划从青秀路一路过江,穿越青秀山,对接体强路,连通五象大道。
一旦建成,万象城到体育中心的距离也就5公里,让东盟商务区和五象紧密联系起来。

▲青秀山跨江隧道示意图。(仅供参考)
2015年,南宁采纳关于该隧道的建设建议,并开展前期工作。

▲《南宁市2015年城市建设项目投资计划建议表》

▲网传方案文本。来源:高楼迷
据说或因成本太高,原跨江隧道或改为桥梁,规划桥梁也在规划图中出现,通道工程或变成“隧道+桥梁”的组合。这座桥,即传说中的“体强大桥”。

▲网传图片。
▲规划桥梁出现。

要修建,难度还真不小
首先,工程量大,意味着要投入的资金量大。
其次,穿山越江,或面临一定的技术难题。
再次,隧道要穿越青秀山,涉及到青秀山保护条例。条例规定,不能在景区内开山、采石、取土等,有诸多限制。
此外,距离南宁大桥不远处,有五象大桥以及良庆大桥,能一定程度分流车辆。
以上无论哪个问题,都不是短时就能解决,青秀山越江通道时间周期拉得长也不足为奇。

三点转机,还有想象空间
①青秀山保护条例启动修改。
就在去年11月,自治区十三届人大二次会议上,表决通过关于修改青秀山保护条例的报告。
建议中指出,随着时代发展和景区建设,原条例有一定的限制性,影响青秀山进一步发展。审议结果称,可按程序,适时启动修改条例,要处理好发展和保护的关系。

▲相关新闻报道。
去年12月,自然资源局更新的路网优化提升方案中,新增一条与青秀山隧道路线相吻合的范围线。

▲新路网优化提升方案。
2020年,相关部门最新回复,工程已纳入2019年城市建设计划前期工作,但建设条件尚未成熟。下一步,将继续做好项目研究工作,并结合五象交通情况,适时启动工程建设。

▲相关部门最新回复。

到底该不该建?
有人反对:
“青秀山不宜破坏山体和地貌。”
“青秀路已经堵成这样子了,不敢想象隧道过来万象城一带会不会堵到爆。”
“XXX小区业主表示抗议和坚决反对。”
有人支持:
“搞个跨江大桥比较好,桥一定要设计漂亮点,与青秀山、南宁大桥一起形成一道美丽风景。”
“3号线不是穿越了青秀山?该建还是得建,一条不够,多挖几条。”
“五象XX小区业主表示强烈支持。”
也有比较理性的声音:
“有得必有失。隧道的连通,极大方便五象总部基地与东商区的经济往来,加快南宁经济模式转型。至于拥堵问题,这是城市发展必然的阵痛,但可控、可优化。”
小襄认为,南宁城市扩张背景下,从大局来说,青秀山越江通道还是有必要的。它或使五象与东商区从两足鼎立,变成一脉相连,强带强,相互成就。对沟通邕江两岸也更加便利。当然,保护青山也是必要的。

●9706亩,南宁第一批轨道小镇出炉
●五象是今年“大地主”,真相很残酷
●千万别碰三四五六线城市的房子?
●独家揭秘!南宁今年首个上市D王盘
●万科误解兴宁东,还是我们误解第五园


本文来自投稿,不代表 购房攻略 立场,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s://www.leyixiao.com/16368.html